1月30日的广州城,笼罩在寒风冷雨的灰色天空下,我与弟子走进温暖如春的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是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心文化艺术广场的四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博物馆的设计构思沿自中国精雕细琢的传统宝盒,盛载着多年累积的历史传统、智慧及文化。
博物馆收藏着不同年代的历史寳物,而同时,它亦是一座宝盒。
作为文化地标,它展示广州的文化特色,其中一个展馆为《岭南本草——中草药馆》,通过百余件腊叶标本、包埋标本、塑化标本等不同类型的标本,展示了作为全国中医药材主产区之一的广东所拥有的岭南道地药材和民间药材。
说到中草药,那是我人生事业的第一个平台。我1974年在江西赣州中医院从事中医药工作,还带薪进修深拿过药剂学毕业证书。中医药情结伴随我的生命,家中藏书一大部分是中医药书藉,并偶尔为有缘人把脉开处方。
我一直关注岭南本草,这次广州之行让我通过参观《岭南本草馆》,实现了夙愿。
据介绍,岭南本草学是本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学在中医理论中占有极其的重要地位,而其中的岭南本草学由于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而有其独特的本草植物,由此使得岭南本草学在本草学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岭南,多数草本植物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性味多苦寒,其功效大多具有清热利湿或祛湿的作用,比较适合岭南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或生活习惯等原因而导致的疾病。
在岭南本草学中,有不少的代表性药材可以证明岭南本草学的独特性。
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
这四大南药分别为阳春砂仁、广巴戟、槟榔和益智。四大南药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医临床医学中用的比较多,都是广为人知的药材。
而十大广药则为广藿香、化州橘红、肇庆佛手、徐闻良姜、新会陈皮、沉香、广地龙、金钱白花蛇以及四大南药中的阳春砂仁、广巴戟。
十大广药也是一些闻名和常用的药材,其中的许多药材还十分常见,其中的广藿香平常用于腹痛吐泻,化州橘红则常用于化痰止咳,佛手则是润喉良药,新会陈皮和肇庆佛手更是被制成食品提供给广大市民购买,并广泛受到好评。
当然,除了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岭南地区还有不少道地药材和珍稀品种。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这种药材较其他地区所产的药材功效要好,当然,出来地理因素其原因还有药材的加工方式有所不同。
岭南地区德庆首乌、连州玉竹、西江桂皮和河源五指毛桃等。
岭南还有不少的珍稀品种,像怀集燕窝、湛江珍珠、海马这些珍贵的药材。
由于水质偏于燥热,再加上广东人喜欢食煎炒燥热之品,并习惯夜睡,由于气候炎热潮湿,饮食不当,睡眠不足,很容易令人生" 热气" ,即" 上火" ,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消暑、去湿解毒的中草药配成各式各样的凉茶。在这种,条件下,凉茶文化便应运而生,广东人民配合岭南本草植物的药性,研制出多种凉茶药方,使岭南本草成为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健康助手,促进了岭南本草学和中医理论的完整和进步。
人文之旅,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我通过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岭南本草馆》,完善了我对岭南本草的认知,也从中了解到地理环境不同,人受其气候、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而造就不同体质,同时大自然馈赠的中草药种类、性质不同,以满足人们适应环境防病治病的需要。一方水土培育不同中草药,这就解答了为什么广东本草以清热化湿、健脾之中草药居多,以及为什么粤人喜欢喝凉茶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