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葛坳上脑是唐代风水大师刘江东故乡,因名人效应, 寂静山村成了易友的网红打卡地
2021/1/8 15:33:48 本站原创 佚名
于都葛坳上脑是唐代风水大师刘江东故乡,因名人效应, 寂静山村成了易友的网红打卡地
-----曾祥裕时隔十年重返于都唐代风水大师刘江东故乡考察随笔
曾祥裕 曾海亮
说起刘江东,他是唐代风水形势派创始人杨筠松大弟子。刘公在中国风水文化史册上占有重要一席之位。
于都葛坳上脑是唐代风水大师刘江东故乡,因名人效应,此村无论春夏秋冬,都因海内外易友前来考察,寂静山村时而热闹。
新年伊始,赣南大地新年新气象,风水界群英荟聚,欢聚在风水大师刘江东故乡 为营建杨公庙出谋划策。
上脑村山水秀美,人杰地灵。当地人民因家乡走出了一位唐代鼎鼎大名的风水大师刘江东而自豪。不少易友因风水之缘前来考察。
十年前,我曾与董明华等人协助李定信老前辈组织过一次于都杨公风水考察。时隔十年我又重返故地,故地重游,却已物是人非,李老仙逝,教人情何以堪?
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车抵达葛坳上脑村的刘氏宗祠,据说这刘氏宗祠的选址和立向出自于风水大师刘江东之手。
刘氏宗祠是一座朴素无华的客家建筑,规模不大,大家进宗祠礼敬了祀奉着刘氏的祖先和杨公和刘江东的塑像 ,后纷纷开盘测定宗祠坐穴为庚山甲向兼申寅。
宗祠山水形势:后倚土墩,明堂宽平,青龙白虎有护,前有案后有朝应峰,所憾甲卯乙三峰并非挺秀,来水悠扬,左水倒右。
其格局曾在《刘氏族谱》有记载:“来龙天字岺,脚踏湖江山。左边左旗山,右边旗山面。七星过塅腰带水,前面公案桌,后面笔架山。”
考察完刘氏宗祠,我与李老等人乘坐温奇军的小轿车沿着崎岖山路艰难前行,其他大部队走着田间小路步行去探寻刘江东墓。
据考,刘江东殁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享年88岁。其后裔将刘公遗骸从广东丰顺运回江西于都上脑老家安葬。
刘公与其父亲合葬在一起,由于刘公名气太大,人们才叫“刘江东墓”。
墓原坐向是巽山兼辰。喝形为望江虎形王字穴。
这古墓曾于1981年年重修,墓上刻有:“彭城刘氏生殁载谱,本处尚书庵屋背,巽山乾向兼辰戌,吉度分金。七世祖刘公川鲁老府君八世祖刘公江东老府君“等字。
倘若从下往上看,仅是一座普通山而已,古墓深藏在树林之中,不见其真面目,但好风景在上。 我们登上入首处,看到过峡后龙龙雄健,北方一派蜿延起伏,有迎有送,左旋甲卯生龙而入首,过峡起金星顶,穴在半山腰,为垅葬其麓葬法。
纵观堂局群山环抱,虎抱龙砂护卫有情,层层包裹,明堂前方有案,案后有叠叠秀峰。内堂水由癸丑来而右倒左,龙砂高耸,守水有力,中堂左水倒右,内层虎砂低伏,外耸虎砂层环抱,形局周密。 外局则是右水倒左,千山拜伏,梅江迤逦左闪右弯,终至兑而出震,气象万千。
我们考察完刘氏宗祠和刘江东父子墓地后,面对千年来面貌依旧,不曾被后人大改,保留原朴素无华的状况,感慨万千,不是刘公后裔没有钱重修豪华宗祠和墓地,其后裔从上脑繁衍到了于都、兴国、宁都,至今延伸到海内外,经历宋元明清,成为万丁旺族,人文蔚起,卓然俊拔之士达于中外,他们都尊重历史不图奢华,呈现给后世永远是朴素无华的模样。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同样,宗祠和墓地不在于规模超大和用材及装饰豪华,而在于真正拥有一方风水宝地,才能荫护后人。
相关链接:
刘江东大师生平及逸事
刘江东,字渊则,又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江西省于都葛坳上老人,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刘氏族谱》载:“渊则公……我脉祖,字江东,号白头,又名子升调市,别名漆碗,世称见道先生。
唐中和四年(884)甲辰,二月初五生,殁于宋开宝五年(972)壬申二月,寿89岁,娶江氏、侧室陈氏,合葬天子岭,望江虎形王字穴…………公与全播共为卢王参政时,杨筠松避乱至虔州,为防御史卢光稠葬父于石人坝,因此,遇杨公同会文辿、胡矮仙等肄业授术,遂得其秘……。 ”
《于都志●刘江东传》载: 刘江东,名白头,本刘韶后。上世有知虔州者,遂家于都上老。唐末,杨筠松避黄巢之时,至虔州。江东同曾文辿等传述,而杨与曾俱各着文字,惟江东稍有口诀,其裔孙谦,为宋吏部郎中,知袁州事,又着《囊金》七篇,曰星、龙、穴法、应案、四首、水城、明堂、水口,词旨明达,云囊金者,宜春韩犟所提也。今江东与谦事旧志皆登,而家簿亦与之俱存。故着之。
据《雩都县志》载:刘江东,上牢人 ,得杨之精术,闻名于后世,与杨并称为勘舆家之“祖师爷”,著有《立锥赋》和《三宝经葬法》等,多为口诀,执简握要,其子孙传之。
刘江东曾有二房妻室,共生五子、二女,其后裔从上脑迁兴国、宁都、瑞金等地发展,成为当地巨族,后延伸到海外。
刘江东其孙刘谦,为宋仁宗朝散大夫,吏部郎中,知袁卅事,为人大度,抚民以德、养民以惠,中年为地理,无心于官,得祖传地理而精究之,衍口诀,著星龙、穴窍、案应、曜证、罗城、明堂、水口凡七篇,宜春韩巩题其书曰《囊金》,亦称《囊经七篇》,行于世。
刘江东女婿谭文谟,乃右威卫将军谭全播之子。因尽得其勘舆术,知雩都澄江(今葛坳乡澄江村)为吉壤之地,可长久子孙,乃由潭埠徙居焉,著有《无元一气论精注》。
据《于都上溪刘氏族簿刘江东行藏记》载:公乃大学士刘韶之后,上世有知虔州者,因家焉。居于都上老。厥祖为卢王参政,因此遇杨公,遂使公授术焉。晚号白头。异处人调市域曰:刘添碗,盖指漆碗上老家话也。公常与文辿会于家,曾公偶获一地献公曰: 『坟前更鼓响叮当,代代儿孙入朝堂。』公往观之,果然饿虎形望冈,王字穴。公自葬之。曾公怒,私往其地而断曰:『坟前更鼓响叮当,半夜饿虎咬新郎。』然后公之次子分房别墅,其子再娶,是也五更初起,于地逐獭,果被虎伤之。其妇遂有孕,厥后子孙五百余口。又称半夜新郎五百口,至今囚名。其别墅之基曰五百口焉。公之术甚精,家富而所行不远。惟福汀州而已。公传术有法,穴法、葬法。所闻上老术者无比若非,公之立言著书,则地理之妙难于考究,厥后子孙世世相传,诗书宦代代有继,俾后志业斯术之士,皆赖公之所传,及皇明永乐间几失其传,幸有伯魏者,复授术于敦素,所谓仁者必有后,信矣! 邑人李涞撰
